close


德步西最著名的交響音詩<海>以及<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法國作曲家德步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身為傑出的法國作曲家,在他活躍的年代,正是法國『印象畫派』(Impressionism, 如:馬奈,莫內,竇加)熾熱發光的年代,從他的一些鋼琴作品中,可以聽出有如繪畫般豐富的的色彩感及如光影閃爍般的明暗對比,讓人不禁聯想起同時代風起雲湧的印象畫派,於是便將他封為音樂史上『印象樂派』的創始人。


德步西最親近的朋友,其實是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象徵主義 (Symbolism)這個小團體,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並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的午後》,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國內知名音樂學者 陳漢金 先生,在2008年曾出版了一本書:您說是「印象派音樂」?力駁「印象派音樂」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他指出早在德步西在世時,已成為一個迷思,儘管德步西本人極力反對這個「標籤」,認為不適宜地被貼在他的音樂上。但這個名詞長久以來大行其道,直到最近數十年來,終於逐漸激起反對的看法,例如美國牛頓出版社《西方音樂史》的第五版(1996年)宣稱:「德步西是曾經對二十世紀音樂產生根本影響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風格中的一個面向,經常被誇大地以以印象主義一詞加以概括形容」。在同一部著作的最近一版(2006年),則改成:「德步西的音樂經常被稱為印象派音樂,以便和印象派畫家們類比,但是它卻與象徵主義較接近」。




米開朗傑里的德步西鋼琴作品名演



德步西創作可按三個階段劃分:1892年前為創作個性形成期,這一階段的德步西熱衷於不協和音的處理及奇妙的音響組合,一方面受華格納半音主義和聲、另一方面又受馬斯奈甜膩、嫵媚與傷感融合的情調的影響,兩者的融合並不和諧。18921905年為創作鼎盛期,其美學思想主要來自馬拉美的影響,開始通過自己的節奏,借用東方的意境,表現詩、畫、自然景物中意境朦朧的印象。19051917年為創作的晚期,作品多為鋼琴音樂和室內樂。情緒上脫離了浮躁,手法更趨精緻簡潔,形式上回歸庫普蘭的法國傳統。
  德步西鋼琴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貝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畫》、《歡樂島》、兩冊《映象集》和《前奏曲集》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
  管弦樂曲《夜曲》、《海》、《牧神的午後》中都有不少生動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症,於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裏,他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交響音畫《海》為德步西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由三個不同內容的樂章組成,但每個樂章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集中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現了""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並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區,極為強烈地表現出""中各種畫面的色彩。樂曲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完整的""的印象和對海的幻想。新穎的和聲、短小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自由的發展,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動畫面。
  對於聽慣了德奧正統古典樂派的我而言,大小調式音程所組成的重心根基,以及絕對音樂的厚重美感,到了德步西手中徹底地被破壞揚棄,只感覺他的音樂輕飄飄地,又彷彿隔了層紗一般,只有一片空靈卻觸動不了心靈的深處。因此德步西的音樂頗不合我的味口,這番推薦他的音樂和唱片頗為心虛,諸位看官也就當做參考即可,盼望有德布西迷來為我潤筆一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