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有小刺蝟相伴的布拉姆斯享受著他的孤寂漫步



        一八五三年十月,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要到舒曼居住的杜塞朵夫舉行獨奏會,舒曼特別找來布拉姆斯和學生狄特利希(Albert Dietrich)三人合寫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以供姚阿幸在獨奏會上發表,為了要統一音樂的主題,特意約定以Fa-La-Mi三個音的動機做為各樂章的構成要素,因此這首曲子就被稱為「F-A-E小提琴奏鳴曲」。


        第一樂章由狄特利希編寫,第二樂章慢板由舒曼寫,第三樂章的ScherzoBrahms編寫,第四樂章又回到了舒曼;當這首曲子作好獻給姚阿幸時,他不費吹灰之力地猜出各樂章的譜寫者。


        後來Schumann在把這首FAE Sonata改編,把DietrichBrahms作曲的第一、第三樂章重新改寫成了他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但是鮮被提及或演奏,連我也找不到該曲的錄音唱片。目前FAE Sonata只留下由Brahms創作的第三樂章詼諧曲Scherzo,其他則幾乎沒有錄音或演出紀錄。





Shlomo Mintz / Itamar Golan (2005, Avie AV2057)



        計劃題獻給姚阿幸的這首曲子之所以要採取Fa-La-Mi三音動機,典故來自於姚阿幸的人生座右銘「Frei aber Einsam,自由卻孤獨」,舒曼等人用這三個字開頭字母轉成的音名為主題,貫串了整首曲子。姚阿幸追求自由,同時深知自由之樂必然伴隨著孤獨之苦,或者也可以說唯有自由之人能夠享受孤獨,也祇有孤獨之人才能享受自由。


        針對姚阿幸的「自由卻孤獨」,布拉姆斯半調侃地說自己的座右銘是「Frei aber Froh,自由卻快樂」,還照此採取了這三個字的字頭「F-A-F」作為自己的主題,彷彿有意和姚阿幸唱反調地說「你自由卻孤獨,我也自由,然而卻快樂啊!」,要說服他「自由也可以很快樂呀!」。不過儘管如此調弄姚阿幸,布拉姆斯自己的個性,尤其是他的音樂風格,其實正是比「自由卻孤獨」更深一層的「自由卻孤寂」。他終生未婚,有過幾段深刻卻無結果的戀情,與其說他找不到相伴的人,不如說他內心有一種對於「孤寂」的珍惜,無法輕易因想像的幸福而放棄現有的孤寂吧!      


         仔細聆聽FAE Sonata由布拉姆斯創作的詼諧曲樂章,反覆出現的是三短一長的《命運》動機,Fa-La-Mi三音動機一直沒有清楚浮現,只是隱藏在和弦進行中。一直到二十年後的1873年,四十歲的布拉姆斯在他作品512a小調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的開頭,迎面而來的正是「La-Fa-La-MiA-FAE」的四音動機,高唱入雲地貫穿整個第一樂章,這絕對是布拉姆斯作品中最扯心揪肺的動人時刻,彷彿可以聽到他鄭重地向世人宣告:『孤寂(Einsamkeit)是布拉姆斯最鮮明的人生印記』。





Borodin Quartet / Elizo Virzaladze (1990, Teldec 9746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的頭像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珍珠村民愛樂人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