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托瑪斯教堂旁的巴赫銅像


你可以不開BMW,但是絕對不能不聽BWV



對於源自中世紀的西洋古典音樂的長遠發展歷史而言,


巴赫的出現不啻是一片平原或低矮丘陵上,陡然竄起的一面頂天豐碑,


文藝復興時期各種藝術紛紛掙脫束縛,朝向以人性為本地百花齊放,


獨自停滯不前的音樂藝術,到了巴赫手中出現才不可思議的大躍進。


 


巴赫J.S.Bach(1685~1750)的創作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即擔任宮廷樂師以管風琴為主的「威瑪時代」(Weimar , 1708-17)


接任宮廷樂長以器樂曲和管絃樂曲為主的「柯登時代」(Cöthen, 1717-23)


以及獲任托瑪斯教堂唱詩班指揮,


以清唱劇等宗教音樂為主的「萊比錫時代」(Leipzig, 1723-50)


不同於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等作曲家,


作品依創作手法的精鍊演進可以明顯分辨出早、中、睌期的不同風格;


巴赫的三階段卻是依宮廷或教堂雇主因素,轉任不同謀職地點而分期,


創作的型式往往是為了配合雇主的委託或需求,


然而神奇的是巴赫似乎是一開始創作對於技法和內涵已完全了然於胸,


他的作品彷彿一到位就完全成熟,因此完全分不出早中晚期的蛻變成熟演化過程!


巴赫說:音樂的唯一目的為了奉獻和榮耀上帝。


他一輩子勤於創作作品數量龐大驚人,


作品後面附上很像BMW的編號,其實就是德文縮寫


BWVBach-Werke-Verzeichnis (巴赫作品目錄)


被蒐集列入BWV首版目錄編號的巴赫作品共計1080首,


BWV 1080恰為巴赫生前最後而未能完成的鉅作『賦格的藝術』,


巴赫沒有指定使用何種樂器演奏,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在一部音樂作品裡,儘可能地深度發掘複音音樂對位法所有可能。


莫札特、貝多芬的晚年作品,甚至二十世紀的現代音樂,均師法巴赫的對位手法創作,


身處十八世紀就能將對位技法鑽研到骨底,發揮到極致的功力,


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地無窮盡影響著後世的音樂創作,


不禁讓我懷疑巴赫是不是來自另一星球的超能異類。


 


創作能力超人的巴赫,生活的世俗面向同樣令人嘖嘖稱奇:


巴赫一生中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是他的表妹瑪麗亞芭芭拉(Maria Barbara)


瑪麗亞為巴赫生了七個孩子,瑪麗亞因病去世後巴赫再婚;


第二任妻子安娜瑪達利娜 (Anna Magdalena)更為巴赫生了十三個小孩。


生了二十個孩子的巴赫,若不是當時醫療水準太差有十個不幸夭折,


否則不要說籃球隊排球隊,就連組個15人制的橄欖球隊都還不成問題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的頭像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珍珠村民愛樂人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