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接到一封初中校友學弟傳來的e-mail,
邀請我加入Facebook的正心中學社團,
除了勾起鄉愁和兒時回憶之外,更引發了我對Fcebook的好奇,
藉由自己常用的e-mail address經簡易的註冊手續後便可加入,
幾天使用下來覺得很可以推薦給大家,
我的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401054564&ref=mf
引用好友忠衡對Facebook的介紹描述如下:
永不打烊的大派對「音樂時代費斯簿」(Facebook)等您加入
文/楊忠衡
透過朋友指引,昨晚替「音樂時代」成立了第一個「費斯簿」(Facebook)。
加入後才發現,許多老朋友早已在裡面活躍,
聯絡名錄動輒數百、上千,生活上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耳目。
看起來,「費斯簿」像是「留言版+群組信+部落格」的綜合體。
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結構像留言版的小型部落格,
每當留下訊息,它就以群組信的方式,自動張貼到所有朋友的部落格上。
理論上我們隨時可用email把訊息傳給身邊的友人,但我們不會經常這樣做。
原因是,群組信通常是用來傳大事情的,例如「我要換工作了」,
而不是諸如「我的咖啡涼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可是,潛意識裡,人們又希望這樣做。
把海角天邊的朋友,當成膩在身邊的室友;把不怎麼熟的路人,當成貼心知己。
「費斯簿」和更機動的「Twitter」、「Plurk」把這種遙不可及的想望化為真實,
瑣事互傳,大家見怪不怪。
這樣,一杯涼掉的咖啡,可以同時讓三千位散居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嚐到苦味。
費斯簿」把一件過去看來古怪的事正常化,推動人際關係的革命。
不要說它不影響實體世界,大家都知道,歐巴馬就是靠這贏了選舉。
影響不只是萬千人的命運,乃至於全世界的秩序。大到國家群體,
小到人際間的親情、友情、愛情…,所有東西都可以被這小小的科技改變。
所以,儘管路上依然車水馬龍,很多人心底卻愈來愈「宅」。
日常生活都是虛假,只有晚上回家上線,網路裡的朋友才是真實的生活空間。
也許這些在未來人眼中,只不過是過時文人的多愁善感。
身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滾滾時潮中的一個泡沫,我無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