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陰霾的早晨來到舉世聞名的羅浮宮
羅浮宮博物館 Musee du Louvre
開館時間:9:00~18:00
星期一:只有Richelieu館延長22:00
星期三:全館延長至22:00
休館時間:每星期二(每月第一星期日免費)
巴黎的羅浮宮是腓力‧奧古斯都於1180年為了防禦而在塞納河畔所建的一座城堡,
也就是當今的羅浮宮方型庭院。到了十四世紀時查理五世定居於此,
且將其作為自己的皇宮並增建圍牆及興建著名的圖書室。
但查理五世去世後直到1545年法蘭西斯一世才進行改建及擴建工程,
使宮殿成為具半哥德式、半文藝復興式的風格。
亨利二世時繼續指揮宮殿擴建工程,當他意外身亡去世後,
其遺孀凱薩琳於1563年授命於舊城牆上精心建造杜樂麗(Tuileries)宮。
到了1594年亨利四世增建並將杜樂麗宮和羅浮宮連接起來,至此羅浮宮終告竣工。
1643年起羅浮宮又在路易十三時進行方型庭院的擴建工程,到了路易十四才完成。
1682年路易十四竟把法國的政權遷移至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
到了1750年人們甚至於曾經有過拆除羅浮宮的念頭。
1789年法國社會大革命期間,在巴黎人民的請願下王室被迫重返羅浮宮。
但是不到三年王室於1791年全部逃亡,羅浮宮被人民所佔領。
歷經法國社會大革命的動盪歲月,直到1800年拿破崙的時代才又重新整修羅浮宮,
在兩位名建築師Percier 及 Fontaine大力擘畫下完成方型庭院,並整修內部宮殿。
到1852年拿破崙三世委派Visconti 將羅浮宮規劃成為一座龐大的皇宮及博物館,
並於1857年8月14日開幕,這才算整體整修建設完成。
因2007年義大利之旅結識而再度相約成行的好友六人組
我和梁兄應觀眾要求玩起金字塔錯位遊戲
緊鄰著羅浮宮的杜樂麗花園
羅浮宮與杜樂麗花園間的騎兵花園
騎兵凱旋門
中世紀護城河遺跡
貝聿銘規劃完成的大羅浮宮改造建設
由於羅浮宮博物館典藏豐富,一直缺乏足夠的展示空間,
加上老羅浮宮博物館的出入口太小和參觀路線過於複雜宛如迷宮。
於此前總統密特朗於1981年決定進行大羅浮宮計劃,
接受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建設方案,開始整修工程。
終於1989年法國社會大革命兩百週年紀念時大羅浮宮開幕,
先在拿破崙三世庭院中央新建了一座壯觀的大玻璃金字塔,
成為今後大羅浮宮的標誌及主要出入口和接待空間,並於左右各自一座小金字塔。
而整個整建大羅浮宮計畫一直到1997年度才全部完成。
台味十足的在地導遊一襲黑裝在10月1日『偽慶國殤日』為我們導覽羅浮宮
大羅浮宮博物館的典藏來源:
經查理五世豐富的圖書館收藏,法蘭西斯一世開始在他的皇宮裡典藏各種藝術品。
到路易十三時「國王的陳列室」裡有兩百多幅圖畫。
當路易十四去世時皇宮裡已有2500餘幅畫作裝飾,規模相當可觀。
此時羅浮宮已成為學院的繪畫及雕塑定期展覽場所。
在路易十五時,已考慮把羅浮宮改建成為博物館,
結果到1793年8月10日才由法國社會大革命運時期的國民公會,
正式公開羅浮宮大畫廊的收藏,這就是羅浮宮博物館的由來。
從此以後,這裡的典藏不斷地增加,尤其在拿破崙一世時,
羅浮宮博物館成為世界藝術品典藏最為豐富的地方。
因為他不斷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搜刮藝術品。
就這樣羅浮宮博物館擁有數量驚人的收藏,
包括古埃及、波斯、伊朗、希臘、羅馬、歐洲等等地區的藝術品。
從中古世紀到十九世紀中期所有的藝術作品
包括圖畫、雕塑、素描、陶瓷、織毯、銅器、瓷器、裝飾品、家具、王室珍玩等等
所有精品都在收藏之列。根據博物館典藏目錄記載作品數量近40萬件。
人潮洶湧處必有可觀寶物
羅浮宮鎮館三寶之一:風華絕代的維納斯
羅浮宮鎮館三寶之二:展翅欲飛的勝利女神
那方萬頭鑽動搶拍一幅小畫的場面
羅浮宮鎮館三寶之三:神秘婉約的蒙娜麗莎
大衛繪製的『拿破崙加冕』巨幅畫像吸引了眾多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