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72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DG 419 789-2)



        頂著「指揮界帝王」光環的奧地利人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堪稱是20世紀最知名的指揮家。在他強大的統御意志下,御用親兵柏林愛樂的演奏總能如水乳交融般地無縫配合,展現出了一種有如金屬般的亮色,被譽為『卡拉揚之音』。以背譜能力驚人著稱的他,擅長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精雕細琢的經營佈局,雖然有人譏之為誇張的膺品,然而卻也證明了一流的膺品比起二三流的真品更貝魅力和說服力。


        上段的描述同樣適用於1972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馬太受難曲》版本,如果您是位講究音響效果的聆賞者,難以接受年代久遠的古老錄音,那麼本版會是很好的選擇。卡拉揚以他對樂曲的深入理解和對樂隊的嚴格要求,維持一貫超常出眾的藝術水準,讓我們得以聆聽到在『卡拉揚之音』泡製下的《馬太受難曲》展現出無比的驚人魅力。


        在柏林愛樂的『卡拉揚之音』伴奏下,巴赫這部傑作的合唱及聖詠在此發揮極致的演出,合唱團奔湧的激情讓我想到莫札特與布拉姆斯的安魂曲;卡拉揚與克倫培勒一樣,讓擔任詠嘆調歌者(Arien)的四位獨唱家不兼其他角色地專注演繹,而四位中最吃重的女中音要角,同樣由露德薇希(Christa Ludwig) 擔綱,您可以在此聽到她更上層樓昇級版的女中音詠嘆調歌者,在這個角色上露德薇希做出了她生平最巔峰的演出,巴赫寫給女中音的六首詠嘆調(Arien Nr. 10, 33, 36, 47, 61, 70)露德薇希唱得既莊嚴凝重又撫慰感人,堪為名垂千古的名演唱。





在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伴奏下,露德薇希唱出動人的馬勒《五首呂克特歌曲》(Rückert Lieder


        然而正如所有版本的《馬太受難曲》一樣,獨唱家中最引人目光的還是福音史家與耶穌這兩個角色,許萊亞與費雪狄斯考的首度聯演正是卡拉揚1972年版的最大賣點:二次戰後地位最為崇隆的藝術歌曲男高音許萊亞(Peter Schreier, b.1935~),以他那乾淨清亮的音色及清晰無比的德文咬字,半世紀以來被視為德國男高音的代表。出身自前東德知名的德勒斯登木十字架兒童合唱團(Knabenalt des Dresdner Kreuzchores),年少時就已經相當知名,至今都還能聽到他15歲時演唱巴赫清唱劇的錄音,年少的許萊亞在當時就已經許下將來要成為巴赫《受難曲》裡福音史家的宏願。在卡拉揚指揮下時年37歲的許萊亞美夢成真地擔綱演出福音史家,並且從此成為在七O年代以後最受到指揮家歡迎的巴赫男高音,所有《馬太受難曲》的錄音幾乎都由他演唱福音史家,同時他也開始擔任指揮,尤其專精巴赫與莫札特的曲目。



        德文的”schrei”是動詞尖叫之意,那麼Schreier就是尖叫吶喊者囉;許萊亞(Peter Schreier)這位音域拔尖的德國男高音,以他清揚激越的音色,唱出最純淨的莫札特、最激情的舒伯特、最痴狂的舒曼,引領著我進入德文藝術歌曲(Lieder)這個幽微神祕的美妙世界……




延伸導聆 請點選以下連結        


舒曼與海涅的『詩人之戀』


 




15歲的許萊亞以童聲反串演唱巴赫清唱劇及《b小調彌撒》中的女中音詠嘆調


 



親自指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演唱的莫札特歌劇詠嘆調





吉他伴奏版的舒伯特《美麗的磨坊少女》





最激情的失戀之歌: 舒伯特《冬之旅》




引領著我進入德文藝術歌曲世界的舒曼《詩人之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的頭像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珍珠村民愛樂人

    愛音樂的非音樂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