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220分鐘挑戰耐力的1961年克倫培勒指揮愛樂管弦樂團(EMI 5 67542 2)
活到88歲才過世的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 1885~1973),長壽的生涯歷經了許多的波折和劫難:身為猶太裔的德國人,在 1933年納粹上台後不得不流亡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後返回歐洲,到了1959年在EMI名製作人李格(Walter Legge) 的欽點下成為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首席指揮,然而五年後的1964年,又為了支持愛樂團員對抗李格的解散行動而挺身組織了新愛樂管弦樂團(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親自肩負起藝術指導的職務。
晚年的克倫培勒罹患腦中風而部分癱瘓,這是1939年一次頭部腫瘤手術的後遺症。除此之外,他還患有躁鬱症而不得不經常去醫院接受治療。即使如此,他仍活躍於樂壇而有「不死鳥」的稱號,直到1971年高齡86歲才退休,兩年後病逝於蘇黎世。
在這份1961年克倫培勒指揮親兵愛樂管弦樂團的版本中,就由費雪狄斯考來擔綱演唱耶穌,擔任詠嘆調歌者(Arien)不兼其他角色的四位獨唱家,包括女高音舒瓦玆柯芙(Schwarzkopf)、女中音露德薇希(Ludwig)、男高音蓋達(Gedda)、男低音華特貝瑞(Berry) 俱為一時之選,我認為唯一而且最大的敗筆是竟由彼得皮爾斯(Peter Pears)擔任福音史家,由非以德語為母語的英國人來宣讀馬丁路德新約聖經福音,讓我聽來總覺得不對味!
以演奏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和馬勒聞名的克倫培勒,在《馬太受難曲》的演繹上仍完全堅持他固有的厚重風格,摒棄倚音及裝飾奏,杜絕庸俗的情緒起伏,以堅若磐石的節奏展開全曲,完成了應該是現有錄音中時間最長的版本,平均約三個小時的演奏他竟硬是拖長到超過220分鐘,直接挑戰聆聽者的耐力!古典音樂聽久了,都知道越緩慢的速度越不易維持作品的張力,光衝著這點就得買來聽聽;克倫培勒這位老仙角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他相當謹慎地處理速度與力度的指揮下,給予這部作品最好的渲染,成就了一個相當受到推崇的名演奏。
延伸導聆
我認為這個版本的六位獨唱家中,以演唱女中音詠嘆調歌者的露德薇希(Christa Ludwig, b.1928~) 最為優異,接下來的卡拉揚版本同樣找她來擔任這個重要的角色。順便一提的是,本版中的男中低音華特貝瑞(Walter Berry) 正是她的前任夫婿。
在克倫培勒的指揮下,露德薇希與男高音溫德利希共演馬勒的《大地之歌》
露德薇希堪稱當代最偉大的馬勒藝術歌曲演唱家,《旅人之歌》與《悼亡兒之歌》均為名演奏
正是天后級的女中音,才有信心和份量挑戰舒伯特寫給男中音的《冬之旅》聯篇歌曲
留言列表